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是“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是一种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代谢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实它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即使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在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后,也是可以得到治疗并降低骨折发生率的。
1.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如
1.绝经女性。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2.老年人。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后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3.患病人群。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切除术后、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肝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4.长期吸烟、酗酒、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体力活动少、长期卧床、日照减少、缺钙、缺维生素D、高钠饮食、胃切除术后人群。
2.那我们该如何打造我们“坚硬的骨骼”呢?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浆、虾皮、虾酱、深绿色蔬菜等),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提示: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3.针对骨质疏松,临翔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有“招”!
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一、基础物理治疗措施
(一)物理治疗
包括针灸、中药贴敷、中药塌渍、中药熏洗、督灸、光疗、中频脉冲治疗等。
(二)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神经阻滞治疗、银质针治疗、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等脊柱微创治疗。
(三)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可根据病情选用抗骨吸收药物(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钠、降钙素类等)、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PTH))、其他药物(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2等)、中药内服及外用等治疗。
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尺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等的应骨科行手术治疗。
让我们一起打造“坚硬的骨骼”,远离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