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有倩
皮肤科护士,擅长于痤疮(青春痘)以及各种皮肤常见病的中西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各种整形术后的护理、日常皮肤的美容治疗及护理。
马拉色菌毛囊炎(又称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糠秕/球形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该病临床上多以在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出现圆顶状红色毛囊小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为临床特征。
1.病因机制
(1)中医病因病机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与外感或内生风、湿、热邪密切相关。过食肥甘辛辣刺激之物,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或因暑热高温,素体多汗、多脂,侵渍肌肤,兼与风邪相搏,郁于肌肤而致。
(2)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原菌是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在促发因素影响下(如高温、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在毛囊内大量繁殖。马拉色菌所含的脂肪分解酶可将毛囊内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而游离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口,从而产生较多脱屑,引起毛囊导管阻塞,进而引起皮脂的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导致阻塞的毛囊扩张继而破裂,内容物释放入组织而产生炎症。
2.临床表现
马拉色菌毛囊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该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面部,腹部有时会出现,多呈对称性。皮损特征为成批出现的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包,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见于多汗症、油性皮肤,可合并花斑糠疹和脂溢性皮炎。
3.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一般以外用为主,皮损面积较大或反复发作可以配合内服抗真菌药物。
(1)口服药物
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常用的有氟康挫、伊曲康挫。
(2)局部治疗
外涂:可选用各种抗真菌外用制剂,如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2%咪康唑霜、克霉唑爽、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2.5%二硫化硒等外用。疗程2—4周。
洗浴:可用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香波洗浴患处,揉搓至气泡沫,停留5分钟,清水洗净即可,每晚1次,持续2—6周。
(3)中医治疗
该病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原则,配合中医辨证(马拉色菌毛囊炎中医分型症治为肺胃热盛证和暑热毒蕴证)治疗,针灸治疗上可采用火针疗法进行治疗,采用火针点刺,以皮肤浅刺为主,而后稍加挤压将皮疹内的分泌物或瘀血清除即可,每周2—3次。
3.日常护理
(1)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彻底消毒用过的衣物,以防马拉色菌再次感染,疾病复发。
(2挑选宽松透气的衣物,勤换衣物,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饮食宜清淡,避免吃辛辣、油炸等刺激的食物,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
(4)作息规律,保证休息,适当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